老电影《古寺钟声》拍摄往事
影片灵感来自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林海雪原》出版后,朱文顺很想将其搬上银幕,因八一厂先行而未能如愿。于是,他与编剧刘宝德以书中少剑波智斗神河庙定河道人的故事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拍出了《古寺钟声》。
影片灵感来自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林海雪原》出版后,朱文顺很想将其搬上银幕,因八一厂先行而未能如愿。于是,他与编剧刘宝德以书中少剑波智斗神河庙定河道人的故事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拍出了《古寺钟声》。
导演朱文顺风格朴实、自然,注重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在拍摄中,可能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展现战争的宏大场面和紧张氛围,如全景镜头展现部队行军、攻城的壮观场景,特写镜头刻画战士们的英勇表情和战斗细节。
影片选择广东湛江作为主要外景地,这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独特的沿海风光为影片营造了真实的氛围。但对于长期在东北工作的演职人员来说,需要适应潮湿的环境和炎热的天气,给拍摄带来了一定挑战。
影片根据解放初期破获的“自由中国运动”间谍特务案改编,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长春11号案”。编剧赵明详细研读案卷材料,与办案人员座谈,提审犯人,还实地走访案发现场,甚至亲自体验体检,以确保剧情真实,最终创作出剧本。
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展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因国民党潜伏人员多,情况复杂,肃清暗藏特务的工作持续到1959年。昆明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白桦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短篇小说《一个无铃的马帮》,后被改编成电影《神秘的旅伴》。
影片强调国际主义精神,有志愿军与人民军协同作战,有两国铁路局默契配合,有中朝两国人民拥军拥属,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时代很流行的口号